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

2008年2月-日本-遊大阪、京都和神戶-前言

這是我們的第一篇遊記,我們從去年的日本遊開始寫起,我和老公每年都約定要出國旅遊一次,除了放鬆心情、增廣見聞之外,還有就是我們很喜歡拍照,這次我們決定要去大阪、京都和神戶,其實也是找了很久的行程喔!我們這次旅遊的預算是團費每人二萬左右,5~6天的行程,我挑選了幾個行程讓老公去挑,包括:韓國、大陸、日本、荅里島…。後來老公決定了這個由康福旅行社帶團的行程。接下來的介紹是因為行程上有的景點,有些歷史的說明,所以先列出來,並且在網路上搜尋到的說明,讓大家更了解這些景點的歷史淵源。

註:這是我和老公出遊前都會作的功課,雖然是跟團,但還是會去查一下這些資料的。

《京都著名景點如下》

清水寺(きよみずでら‎,Kiyomizudera)

清水舞台的壯麗,東山三十六峰之首,以及數不盡的古都風采,舞臺的建築,巍峨地聳立於陡峭的懸崖上,景色自是美妙,失足掉落下去休想揀得命來,以至日語裡誕生出一條成語來:「從清水的舞臺上跳下去(清水の舞台から飛び下りる‎)」,用來形容毅然決然地做某一件事。宛如古都的風物詩般,清水寺週邊的一景一色,完完全全的將京都的風采表露無疑,無論是春天的櫻花,夏天的瀑布,秋天的紅葉或是冬天的細雪,清水寺都彷彿是為了證明京都而存在的一般,無時無刻吸引著人們流連忘返。清水寺位於京都市東山區,是關西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,此外也是西國三十三名所的第十六位。如果要說到傳承了話,是開山祖師坡上田村麻呂,在寶龜11年(西元780年)為了安置觀世音菩薩而在音羽山建造堂宇開始,是北法相宗的大本山。在音羽山的清水寺佔地13萬平方公尺,約三十座的法堂以瓦甕相連,而有著清水的舞台之稱的的本堂,曾經在應仁之亂的時候遭遇過祝融之災而燒毀,現在的本堂則是在寬永10年(1633)由德川家光模仿原來的樣子重建而成,由139根木柱組成,建造出由斷涯伸出的舞台,可以清楚的看到京都市內。供奉的本尊是11面千手千眼觀世音像,此外,和本堂一起由寬永10年建造而成的三重塔,是國內三重塔中最大的一座,在昭和年間改修完成後,塗上紅色的朱漆,另外夜間也有加以打光,使的三重塔那艷麗的風采,環繞在京都中生生不息。而在本堂東邊的阿彌陀堂,則是祭祀著京都六阿彌陀之一的阿彌陀如來。此外阿彌陀堂南邊的奧宮,則是安置著11座觀音像。

音羽之瀧

除了本堂以外,清水寺最有名的就是奧宮下面的瀑布,這個瀑布就是享有高名的音羽之瀧。就連清水寺的寺名也是由這個瀑布而來。

地主神社

這是位於清水寺裡面的一個有名的戀愛祈願神社,是跟清水寺完全銜接在一起的,似乎日本人有些方面也跟我們一樣,神(道)佛並不是分的很清楚,據說也是到了明治年間才開始實施神佛分離的,但儘管如此,也拆散不了地主神社和清水寺的關係。位於清水寺本堂北方的地主神社,是祭奉結緣的神明,在年輕女性眼中相當的受歡迎,除了有"占戀石"以外,每個月第一,三的星期日都有舉辦結緣的祈願祭。 所謂的占戀石,是指地主神社大門進去後看到的相距約10公尺的兩顆石頭,據說只要能閉著眼睛從一顆走到另外一顆而沒有失誤,許願結緣的願望就會實現。 地主神社是由奈良時代創建,而現在鮮豔的本殿,總門的社殿則也是寬永十年德川家光建造的。同樣這裡也是櫻花的名所,有著"地主櫻"的名號。


清水寺網址:http://www.kiyomizudera.or.jp/

金閣寺きんかくじ

正式名稱其實是鹿苑寺ろくおんじ),在日本京都的洛西北區,現址原為鐮倉時代西園寺家所擁有的宅邸,為藤原公經(後改名西園寺公經)所建,曾經榮華一時,但在歷經多代之後因為缺乏整理而傾圮。建於公元1397年(應永四年),足利義滿以位於河內國的領地與西園寺家交換獲得這塊當時稱為「北山第」的山莊,開始大興土木整理改建。隔年他卸下征夷大將軍職位讓渡給其子足利義持並出家入道,只保留太政大臣的頭銜督政,應永四年(1397年)他將北山第改名為「北山殿」,並且以舍利殿作為自己修禪的場所。由於義滿將舍利殿修築得金碧輝煌,當時的人就已稱其為「金閣殿」。義滿死後,其子遵照他的遺願,勸請夢窗國師開山,將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為禪寺,並以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,山號則為「北山」,在之後的應仁之亂中,鹿苑寺境內大部分的建築物都遭到焚燬,只有主建物舍利殿得倖免,成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築遺址,因而被日本政府在戰前就列為國寶。然而很不幸的,在昭和25年(1950年)時,舍利殿因為一名21歲的見習僧人林承賢放火自焚而完全燒毀,連放在殿中供奉的國寶、足利義滿像也一同化為灰燼。日本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《金閣寺》與水上勉的《五番町夕霧樓》都是以此事件為背景題材著成。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(1955年)時依照原樣重新修復建造的,昭和62年(1987年)全殿外壁的金箔裝飾皆全面換新,成為目前的狀態。並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。

金閣寺網址:www.shokoku-ji.or.jp/kinkakuji

嵐山渡月橋

京都嵐山腳下緩緩流淌的大堰川上橫跨一座橋,名為【渡月橋】,據說是因形澌彎彎的月亮跨在河水上一樣而得此名。渡月橋的橋墩用鋼筋建造,而橋面則為木造,古香古色,與周圍嵐山遊覽區的自然景觀諧和融洽。自平安朝起,日本的貴族們就將這一帶做為郊外踏青,泛舟戲水的遊樂地。
渡月橋附近景色宜人,青山綠水,料亭紅燈,遊人如織。春天櫻花、秋日紅葉,美景倒映在大堰川上,美不勝收。沿河可偶見盛裝藝妓姍姍而行,令人感覺恍若時光倒流,風情萬種。

《大阪著名景點如下》

大阪城公園

大阪城,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(古屬攝津國東成郡)的大阪城公園內,為大阪名勝之一,和名古屋城、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,別名「金城」或「錦城」。在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本據城,豐臣家滅亡後成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。大阪城矗立於上町臺地北端,北臨淀川,居交通要津,最早為羽柴秀吉在大抵統一天下後所建,規模宏偉、金碧輝煌。曾多次毀於天災兵禍又重修改建,今日之大阪城為昭和年間以鋼筋水泥復築,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。

西元1583年,羽柴秀吉(後改姓「豐臣」)在賤岳會戰打敗織田軍的柴田勝家之後,成為織田信長的繼承人,正式入主大阪,統一天下。大權在握的豐臣秀吉,認清自己必須展現實力,蓋一座比織田的安土城更氣派巍峨的大阪城,於是一宗長達十年的興建工程就此展開,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坂城。涵蓋本丸、二之丸、三之丸、總構的大型城廓,在戰事頻仍的歷史背景下,從備戰防禦的面向規畫興建,聘請精湛工匠和技師,結合壘石和木材,造就擁有五層樓天守、御殿、城牆、護城河的大阪城。

這座展現日本本土建築技術的城廓,當時有「三國第一大名城」之稱,所謂的三國,指中國、日本和印度,足見其規模之大與氣派之豪華。約一年半左右完成了建設,期間經過多次翻新成為了堅固的城池,但是亦有缺點,就是南方的空地。只是在兵馬紛擾的年代,大阪城也不免成為戰火覬覦的對象,在德川家康勢力竄起之後,發動連番的「大阪冬之陣」、「大阪夏之陣」,摧毀城廓。在大坂冬之陣中,真田幸村特別架構了真田丸防禦,擊退了德川軍的先鋒部軍,其後的議和條件便是拆除真田丸。但是議和後不久,最終再起戰禍導致豐臣氏滅亡,大坂城也嚴重損傷,只留下本丸殘遺。

德川家康雖然重建大阪城,但是對大阪的百姓來說,豐臣秀吉苦心修築的舊大阪城才是他們心目中的大阪城。「大阪」在明治維新前寫作「大坂」,維新後忌於「坂」字可拆為「士反」,有「武士叛亂」之諱,因此於明治三年(1870年)改名為「大阪」,「大坂城」也因而更名為「大阪城」。一般講述更名前的歷史時仍會以舊寫「大坂城」稱之,以示時代區別。德川幕府在1619年將大坂城納為天領(直轄領地),設立大坂城代,1620年開始將大坂城重建,但是將一切與豐臣相關的事物抹除。

西元1665年大阪城由於被閃電擊中,天守燒毀,自此成為了沒有天守的城池。西元1868年鳥羽・伏見之戰期間,大阪城再遭祝融幾近全毀。原址一度轉為明治政府的陸軍基地,直到1928年在當時的大阪市長關一的奔走募款下,1931年終於完成了以鋼筋水泥復築的天守閣。大阪城現今的構造與德川幕府的時代的大坂城相似,該地以天守閣為中心擴展為大阪城公園。

現存的大阪城為1931年由民間集資重建,外觀5層,內部8層,高54.8米,7層以下為資料館,8層為瞭望台。城牆四周建有護城河,附近有風景秀麗的庭園和亭台樓閣。漫步河邊,奇花異卉,滿目青翠,充滿詩情畫意。城內櫻花門頗為著名,當年大阪城遭遇火災,僅這一道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櫻花門屹立無恙,成為目前僅存的遺蹟。大阪城內城中央聳立著大阪城的主體建築天守閣,巍峨宏偉,鑲銅鍍金,十分壯觀。內部保存有豐臣秀吉的木像、使用過的武器及繪畫等。從天守閣頂層可俯瞰大阪周圍的美景,如今大阪城已被定為特別史蹟。

據說,豐臣秀吉所建造的大阪城,其天守閣內部全鑲以黃金,紙門的框子也是黃金。連瓦片都是鍍金的「黃金之城」,金碧輝煌,耀眼奪目。儘管如此,「我身如朝露,滴落、消散,浪波之種種亦如南柯一夢」,這是豐臣秀吉非常有名的辭世之歌。一代風雲人物,死前所見,竟是深不可測的虛空。

大阪城公園網址:http://www.osakacastle.net/hantai/
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