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

【轉載】輪狀病毒 春夏威力不滅




2007/05/08 聯合報 E1家庭副刊




 















新生兒在出生約六個月後就會漸漸失去母親遺留在體內的抗體,此時身體抵抗力弱,容易受病毒入侵。其中輪狀病毒為最常見的小兒腸胃炎之一,不過,很多家長認為秋冬季才是好發期。事實上春夏季罹患率也頗高,說是「寶寶的全年公敵」一點也不為過,家長千萬注意別讓輪狀病毒找上你家寶寶。

輪狀病毒肆虐 不分季節
Q:輪狀病毒的症狀為何?一般為秋冬季好發的輪狀病毒,是否進入春天就不會被感染?


國泰醫院林隆煌醫師(以下簡稱林隆煌醫師):輪狀病毒感染多發生於2歲以下幼兒,主要症狀包括發燒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,半天內可能連續嘔吐3-4次,或一天內腹瀉高達10-20次,且便樣呈水狀帶酸味。嚴重時還會導致脫水、休克、抽搐等,需住院治療。


腹瀉導致嚴重脫水極可能造成休克死亡,但我也曾碰到這樣的案例,小孩因為一直拉肚子,家長認為脫水就拼命給小孩喝水,最後因水中毒而回天乏術,補充水分的同時,也要注意電解質平衡。在美國輪狀病毒的死亡案例每年約400至500件,目前台灣罹病致死率不高,不過還是要注意,反覆腹瀉嘔吐的症狀會讓幼童飽受折磨。


輪狀病毒腸胃炎在歐、美、日等溫帶國家,最常發生於秋冬兩季。但台灣最近4、5月都有不少病例,且幼童病房經常呈滿床的情況,和其他腸胃炎不同的是,輪狀病毒和環境衛生無關,除了疫苗預防之外,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。

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秀真醫師(以下簡稱林秀真醫師):輪狀病毒好發秋冬是過去的研究,可是病毒會隨環境而改變,台灣屬亞熱帶,四季如春,輪狀病毒在適應台灣環境後,不僅秋冬,春夏也出現不少感染案例。此外,輪狀病毒還可透過口沫、接觸傳染,小朋友可能在玩玩具、說話,或從大人身上感染到病毒,因而產生嚴重的病症,接種疫苗做防範的確有其必要性。


輪狀病毒有多種症狀,發燒、嘔吐、腹瀉,由於上吐下瀉加上發燒、高度失水,很容易造成幼童脫水、休克。和腸胃型感冒的症狀最大差別是,後者有咳嗽、鼻塞、喉嚨紅腫的症狀,家長可依此做區別,以免混淆。要留意,感染輪狀病毒要喝幼童專用的電解水,不要喝一般運動飲料,小朋友可適應的滲透壓與大人不同。家長一旦發現連續腹瀉情況時,最好趕快就醫,感染輪狀病毒的小朋友無法正常進食,需要悉心照料,常常苦了寶寶,也苦了媽媽。



接種疫苗 要把握黃金期
Q:輪狀病毒疫苗接種時間?可否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?


林隆煌醫師:去年12月疫苗核准上市,分別為口服二劑及三劑,皆為自費疫苗。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接種劑數及費用上,以二劑疫苗為例,寶寶出生六週後即可口服第一劑,六個月內完成兩劑接種即可,接種疫苗沒有季節之分,跟其他疫苗一起接種也不會有問題。


關於各類自費疫苗,家長可在衛教單張、寶寶健康手冊中找到相關資料。我個人的看法是,經濟能力許可就接種,因為輪狀病毒目前無藥可醫,一旦感染對寶寶及家庭的傷害很大。


林秀真醫師:寶寶初生4至6個月,身體會漸漸失去母親給的抗體,所以6個月至2歲之間,最容易感染輪狀病毒,由於目前沒有藥物可醫治,我建議家長最好能在6個月黃金期內帶寶寶完成疫苗接種。


輪狀病毒疫苗可跟其他疫苗一起接種,如三合一、四合一、五合一或六合一以及肺炎鏈球菌,並不會引起不適,也不影響這些疫苗抗原的免疫反應。輪狀病毒疫苗預防率約95%,必須釐清的是,任何疫苗的防疫力都不是100%,家長應該用「保險與預防」心態來看待所有疫苗的接種。





自費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孩子免受苦

保母阿姨:3、4個月前,我照顧的男孩鬧肚子疼,起初認為是脹氣,所以只替他搽薄荷油,沒想到吃過飯後開始嘔吐,接著拉肚子,後來緊急通知男孩父母接回送醫,一路上小朋友還是不停的拉,檢驗結果是輪狀病毒,住院一周才出院。


這次經驗讓我了解到腸胃炎與輪狀病毒的差異,但沒經驗的媽媽不見得能分辨,我想接種疫苗是很重要的預防方式。我自己也有小朋友,看到弟弟那樣子受苦,我也真是很心疼,帶了這麼多年小孩,直到最近一兩年才深刻體會拉肚子是不可以輕忽的,尤其是輪狀病毒,一旦感染上對小朋友來說真是痛苦的折磨。


張媽媽:我的小朋友曾在8個月時感染輪狀病毒,因為是夏天所以我本來以為是腸胃炎,跑幾趟小診所都沒效,最後到大醫院掛急診,檢驗後才知道感染輪狀病毒,小朋友拉到整個屁屁紅腫、脫皮,一拉肚子就哭,哭到後來都沒有眼淚了。醫生說,哭到沒有眼淚可能是嚴重脫水的症狀之一。


小朋友後來住院一週,住院期間我和先生請假照顧,一家三口搬到醫院陪小朋友一起住,看著小朋友受苦的身心煎熬,對我們來說,自費接種疫苗,絕對值得。可惜當時沒有這種疫苗,不然我一定會替小朋友接種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